栏目导航
新闻资讯 网站首页> 新闻资讯> 正文

教师教育学院应邀参加第三届大别山教师教育论坛

时间:2025-04-13 来源: 作者: 阅读:

4月11至13日,第三届大别山教师教育论坛在安庆师范大学召开。本次论坛以“教育家精神与新时代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”为主题,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,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,推动大别山革命老区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。来自北京师范大学、华东师范大学、上海师范大学、首都师范大学、信阳师范大学、黄冈师范学院、南阳理工学院等全国10余所高校和《教师教育研究》《教育学报》等编辑部的专家学者以及研究生代表共100余人参加会议。应论坛主办方邀请,我院院长李文田、院长助理赵国龙、小学教育系主任王陈祯以及研究生代表同学参加论坛。

论坛开设主论坛和分论坛。在主论坛阶段,当代教育名家、上海大学原校长杨德广教授作了“学习、践行教育家精神”的主旨报告。他阐述了“教育家”精神的内涵,结合自己从农家子弟成长为大学校长,实现“读书梦”“图强梦”“教育梦”“慈善梦”的人生经历,激励大家坚定理想信仰,树立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。他指出,教育家精神不仅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,更是在育人道路上的奉献与担当。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、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宋萑教授以“深化教师教育改革,夯实高质量教育体系之基”为主题,阐述了教育在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,并认为教育是推动科技进步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,必须通过深化教师教育改革,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,形成“人才辈出、人尽其才、才尽其用”的局面。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康晓伟教授、上海师范大学国际教师教育中心李廷洲教授分别作了“何以扎根——生命历程视野下乡村教师成长路径及影响因素研究”“专业性、公共性与契约精神:教师职业属性的多样化全球实践与一致性理论构建”的主题报告,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。

在分论坛阶段,论坛特邀嘉宾分别作了主题报告。我院院长助理赵国龙副教授聚焦“家校社协同育人”议题,阐释了构建“家校社教联体”实践模式,整合教育资源,破解育人困境的协同育人机制和实践路径。在研究生论坛环节,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罗晓雨同学从智能化教育视角切入,通过实证研究,揭示了教学代理角色与声音情绪设计对儿童学习的交互影响机制,为课堂情境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。

大别山教师教育论坛由安庆师范大学倡议发起,我校为重要合作和参与单位,论坛旨在围绕贯彻落实《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》与《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》,广泛开展大别山革命老区高校之间在教师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,实现信息互通、资源共享、协同联动、共同发展。通过本次活动,不仅扩大了我校在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影响力和美誉度,同时加强了与兄弟院校专家学者的沟通交流。

编辑:罗晓雨/初审:常燕燕 复审:赵国龙 终核:李文田

【打印本页】【关闭窗口】